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:动力电池产业向四川转移是必然趋势

每经记者 胥帅

7月21日上午,中国以“智汇•创享低碳未来”为主题的科学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,在万里长江第一城——四川省宜宾市举行。院院阳明业向移必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、士欧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。高动、力电、池产川转吉利控股集团、中国、科学、院院阳明业向移必LG新能源、士欧势松下控股等国内外巨头企业悉数参加。高动

开幕式上,力电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主旨演讲中提到,池产川转预计到2025年,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,产值超过万亿。

欧阳明高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张涵 摄

不过,现在动力电池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关键材料制备低碳化。“正负极材料的能耗大、成本高、二氧化碳排放高。”他提到,解决路径是绿电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,“靠绿电让它接近零排放,最终是100%绿电,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”。

欧阳明高进一步指出,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,特别是四川。他说,四川锂资源占到全国一半以上,绿电比例达80%,还有人力成本低等诸多优势。

“我把我的研发中心设在宜宾,因为它必然是全球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。”欧阳明高说,“高品质、高安全、高技术为代表的高端化是未来趋势。过去十年,电池创新突破,已经实现成本大幅下降,竞争力大幅提升。2018年以来,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电池结构方面引领全球。”

不过,欧阳明高表示,动力电池仍面临安全挑战,锂电池安全事故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隐患,“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会更加突出”。

另外,他还提到全固态电池的电池技术路线。“关键技术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。日本、韩国、美国都在全固态电池有重大进展,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。中国需要加大力度,通过全球的共同协作,解决全固态电池的材料问题、制备问题。”

至于智能电池的未来方向,欧阳明高认为:“面向2030年,中国要提出新一代智能电池,(实现)从材料选择,电池设计、制造、使用、回收的全链条智能化。”